顶点小说 > 历史小说 > 大明海盗 > 第362章戚继光

牡丹急了:“啊,贪财好色的人您也敢启用啊?”

钟离笑笑说:“别急,这个胡宗宪在一定程度上贪财也是迫不得已,严嵩那些玩意他的巴结,不然早就被他们给挤兑了,再说了,还有那个嘉靖帝,他除了送一些珍玩,还送给皇帝那种春天的药呢。”

牡丹说:“切,这个人可不是什么好官呢,就是个拍马溜须的人物。”

钟离说:“可不能这么说,他当益都县令,也就是青州所在的地方,在我老家骈邑县的北边邻县。他去之后,发现当地的治安不好,有很多盗贼,于是他摸清了情况,亲自和盗贼谈判,大部分被他说服了招安了,个别顽固不化的被他带兵剿灭了。他治理县境有方,百姓们十分爱戴他,他任期满了,刚好父亲去世,他要回家丁忧,百姓们听说了,好几万人哭着送他,不停地挽留他,送他到了黄河边,他劝大家回去,好些百姓不愿意,继续跟着他,直到他回到安徽绩溪老家,跟着他的百姓还有五百多人。”

牡丹点点头说:“嗯,看来也算是个好官。”

钟离说:“人嘛,都是环境的产物,很多人成为贪墨之徒,自己的修为是一个方面,另一方面也是环境所迫,俗话说人在官江湖,身不由己嘛。”

牡丹说:“那你也不能任由他一个人胡作非为,得给他安插个弦儿。”

钟离说:“是的,信任代替不了监督,去年开始的到任建账,离任查账,任中抽查账目等措施,已经十分见效。清查账目的人查不出毛病,好,他们签字,以后再查出来,他们也跟着一块受惩罚,这样,没人敢不用心去查。朕去年设立的查账处,隶属户部,但是处长得由朕亲自任命,没我的圣旨不得免职调离,享受侍郎的待遇,可以直接对我上折子奏事,现在很得力。要知道,经过前两年的改革,现在的官差可是薪水很高,人人羡慕,他们自己也对官帽子十分在意了。”

牡丹说:“是啊,我也听说了,现在好些官吏已经自觉抵制收礼了,说薪俸足够养家,以后待遇还会更好,老了也有保障,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而被朝廷查办,不划算,不值的。”

钟离说:“陆炳现在对锦衣卫的改造很成功,锦衣卫很多便衣遍及各行各业,他们秘密查案一旦查实,有赏;如果诬告陷害要治罪,锦衣卫的外面还有一个监督他们的部门,互相牵制,这样就不会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。”

说到这里,钟离拉着牡丹的手,突然起跳,两人轻飘飘地飞到了城楼之上。

钟离说:“不错,牡丹,你的身手还是那么矫健。走,骑马到郊外,给我展示一下你的枪法。”

两个人骑着骏马来到了京郊的校场,八百米的距离,一个鸡蛋被牡丹用狙击步打的粉碎,当时,有小风刮着,并不好打,牡丹能练到这个火候,说明下了苦功。

然后,牡丹骑在马上举枪,跑动中,一个两百米处的小酒坛子被她一枪打爆。

好,有她在,加上珍珠,可保钟离在倭国行动时的安全无虞。

这时候,珍珠也骑着马赶了来,现在的珍珠早已经不再拘谨,她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,举手投足之间落落大方。

珍珠说:“陛下,刚才我听人说,您让兵部把山东的一个小青年召来了,姓什么齐什么光?”

钟离哈哈一笑说:“戚继光。这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。”

牡丹说:“我知道了,这些人物能让您知道,而且能知道他们没遇见您之前的生平,那都是些了不起的人物,我说的对吧?那这个戚继光又是干啥的呢?”

钟离和她们下马,把马匹交给士兵,他们来到一处凉亭下坐下,朱顺已经给他们泡好了茶,还上了几盘点心。

三个人开始闲聊。喝了杯茶水,钟离给牡丹和珍珠讲起了这个戚继光的来历。

戚继光,1528年生人,哦,就是今年已经十八岁了,虚岁十九了,字元敬,号南塘,汉族,说祖籍安徽定远,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,世居蓬莱。

戚继光出身将门之家,他的六世祖戚详,其实,这个戚详本不姓戚,而是本姓倪,家是浙江金华人,因为入赘戚家,改姓戚。入赘就是上门当养老女婿的意思。

戚详当年参加了朱元璋的起义军,当了一名小旗跟着朱元璋东挡西杀。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呢,自然要提拔有功之臣,这样戚详就当上了百户,百户虽然是最低级的军官,可是戚详很知足。后来,大将傅友德征云南,戚详带兵跟随,不幸战死。朱元璋念着当年的战友情分,就封了戚详的儿子戚斌为明威将军,登州卫指挥佥事,官居四品,且世袭罔替。从此,戚家开始世居蓬莱。

戚斌虽是世袭,但是能忠于职守,勤于政事,开了个好头。他的儿子叫戚珪这个人能文能武也是个人才。戚珪的儿子叫戚谏,也就是戚继光的曾祖父,那更是勇猛,相传二十岁男人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,愣是把老虎给揍怂了。

说到这里,牡丹说:“我的天,赤手空拳把老虎给打趴下,那得多大劲头啊?那不成了武松吗?”

珍珠也耸耸肩说:“你们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,看来他们姓戚的这家人都好厉害啊。”

钟离吃着点心,继续给他们讲。

戚继光的曾祖父戚谏,有两个儿子,大儿子戚宣世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的职务,但是戚宣没有儿子,他的弟弟戚宁生有一子戚景通。这样戚景通就以侄子的身份世袭了伯父的职务。

这个戚景通就是戚继光的爹。他爹戚景通一表人才而且性格刚毅,官至大宁都司都指挥使,神机营副将。

这戚景通刚正不阿,因此没少得罪权贵,很出名的一个故事就是认宗亲,说当时总督山东备倭的一个官员叫戚勋,他看到戚景通这个人比较靠谱,有心拉拢他,就想和他认宗亲,就是认一个老祖宗。戚景通这人一点也不给面子,告诉戚勋说他祖宗是姓倪不姓戚,这在兵部的档案里是有记载的,这要是胡乱认亲,被人查出来了可就麻烦了。搞得戚勋很没面子,一时传为笑谈。

戚景通到了五十六岁上才生了戚继光,老来得子一般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。但是他对这个儿子并不溺爱,而是严格要求。生长在这样的家庭,戚继光自幼就能文能武,不但武艺高强,而且对兵书战策很有研究。

戚继光七岁开始读书,他父亲就让他把忠孝廉节这个四个字写在墙上,以明白这才是读书的志向。

因为戚景通这人很清廉,所以生活一直不宽裕,嘉靖二十三年,戚景通患病,知道大限将至,就卖了几间房子凑了路费,让戚继光进京到兵部办理世袭他四品职务的手续。

钟离说到这里说:“故事讲到这里,就要改变他的流向了。”

牡丹说:“这是什么意思呢?”

钟离说:“以为朕的参与,戚继光这条河流的流向就改变了。比如说,朕没参与之前,他辗转千里到了京城,来到兵部询问办理世袭的事务。本来,兵部的人想对他吃拿卡要的,见戚继光两手空空,不谙世事,就答复说等几天再去,戚继光就干等了几天,再去问,还是空着手,那个办差官又把他打发了,一来二去干耗了好几个月,最后兵部的办差官看看实在没办法了,只好给他办了,但是等戚继光回到家,戚景通已经死了。”

牡丹说:“兵部的这个官吏应该严办!”

钟离说:“朕参与了这事儿,整个就变了。”

钟离继续说了下去。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,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,确保了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;后又在北方抗击北地部族内犯十余年,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,促进了华夏各族的和平发展,写下了十八卷本《纪效新书》和十四卷本《练兵实纪》等著名兵书。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,他改造、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;他建造的大小战船、战车,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;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,进可攻退可守,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。

说完,钟离说:“因为朕替代了那个嘉靖之后,这个大明以及很多人物的命运就从此改变了。这个戚继光也不一样了,他父亲让他办理世袭时,根本就不用卖房子了,因为,朕的新政和改革,他家的家庭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,像这种公务事情,不用个人自己去跑了,官府就已经层层上报然后按程序批复了。”

牡丹说:“这么说,这个人确实是个人物啊。”

钟离随口背诵一句诗说:“封侯非我意,但愿海波平。”

牡丹说:“嗯,他写的?听着挺有志向的,不贪恋官职,一心想平了倭寇,有志气。”

钟离说:“此人善于治军,虽然年轻,但是很有思想,属于能文能武的将才,因此,这次出征倭国,我要带着他!”

(https://www.xxbooktxt.net/96_96992/31747088.html)


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:www.xxbooktxt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xbooktxt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