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 > 历史小说 > 大明海盗 > 第202章深夜谈话

就折返回去吆喝安二:“老铁匠睡了没有?”

“没有,刚才还和几个工匠喝酒聊天呢。”

“好,让他们等一会儿,我一会儿就去找他们喝酒。”

“好咧!”

钟离回到山洞,把书本放好,然后让西莉莉把锅里剩余的红烧肉热了热,装到一个瓷坛子提着,然后,又夹着一小坛子好酒,去了造办处。

老铁匠听了安二带来的信儿,又听到了钟离的脚步声,带着几个匠人早早地迎了出来。

安二本来不喜欢喝酒,因为钟离要来,所以他也在候着。

钟离扬了扬手里拎着的瓷坛子说:“好酒好菜肴,来跟大家伙儿热闹热闹。”

老铁匠帮着把瓷坛子里的红烧肉倒进了小盆里,热气腾腾的香味扑鼻。

安二抽了抽鼻子说:“真是香啊,这红烧肉可是有日子没闻到了。”

钟离打开酒坛子,给每人斟满酒,不喝酒的安二也斟上了半碗意思意思。

钟离端着酒碗说:“各位不但是能工巧匠,打仗也是好手,来,我敬大家一碗。”

说完,钟离并未一口喝干,而是也劝几位匠人说:“一口闷,对身体不好,就是粮食精,本来是个好东西,少喝一点,舒筋活血,愉悦心情,但是喝得过量,不但危害身体还容易误事儿。想想,三国时的关羽,温酒斩华雄那是何等英雄气概;再想想张飞,因为醉酒责打手下,反倒被人趁着醉酒要了性命。”

老铁匠喝了一口酒,连说好酒,对钟离说:“钟大人说的是,我以前喝酒老是喝大,以后我也改改,少喝一点。”

众人开始喝酒聊天,从前几天的战斗到陆上的情况,大家说的很热烈。

老铁匠吃了一块红烧肉,吧嗒吧嗒嘴说:“这肉做的可是真地道,入口即化,还不油腻,真算得上是人间美味。这要不是跟着钟大人,别说吃,就是见,一辈子也见不到几回。”

安二大概因为讨媳妇的事儿有了定心丸,嘴巴格外会说:“我说各位,咱们跟了钟大人那可是等于有了功名,以前谁看的起一个匠人,现在我觉得会手艺给个秀才都不换。”

安而提到的秀才,钟离很清楚。明代的秀才远不是文学作品里那么不堪,什么穷酸秀才,好像都是孔乙己的样子。

明代有个官员叫吕坤,他在《时政录》对秀才有过这样的记载:“国家恩典,惟养士为最隆。一入庠序,便自清高:乡邻敬重,不敢欺凌;官府优崇,不肯辱贱;差傜概州县包当,词讼各衙门存体;岁考搭棚、饼果、花红、纸笔,何者非民脂民膏;科年酒席、彩乐、夫马、盘缠,一切皆荣名荣利。

翻译成大白话,那就是明代朝廷对士这个阶层的待遇很好,一旦考中了秀才,就算有功名在身,乡里乡亲的人都敬重,不敢随意欺负,官府也拿着你当盘菜了,什么差役、徭役都没你什么事儿了。到了年终岁末,还有饼果,红包、纸笔赠送,相当于是到家里慰问;到了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,县大老爷还要组织欢送会,敲着锣打着鼓,还要马车接送,还给雇着佣人。

钟离想到这里,问安二说:“安二,你知道我为什么尊重匠人吗?”

安二很直白地说:“是不是因为眼下打仗,需要我们这些匠人制造武器,修理船只什么的?”

钟离看了一圈,老铁匠还有几个匠人的表情都是这个意思,这个表情还含着一层意思,一旦不打仗了,我们这些人是不是就不重要了?

钟离喝了一口酒,说:“你说对了一部分,眼下是需要匠人打造各种器械工具,但是,即便将来不打仗了,匠人仍然非常重要,待遇并不比秀才们差。要说匠人们的差,就差在文化少,你们这些人要是有了文化,手艺会大有长进。”

老铁匠说:“不知道钟大人为何对匠人如此看重?”

钟离说:“今晚喝酒聊天,我和你们扯扯闲篇。咱们华夏大国,在大明朝之前,无论文化还是科技都一直在世界上领先很多。我不知道有没有个你们说过,这个世界很大,我们的国家占很少的一部分,除了我们,还有很多国家,还有很多民族……这么说,这个世界如果是一个县,那么我们的大明就像一个村子,除了我们这个村子,县里还有好多村庄……”

老铁匠点点头说:“是啊,这几年我才知道这事儿,以前总以为天底下就是我们大明一家,现在知道了,世界无边无沿,大海更是几个月走不到头。”

钟离说:“到了大明,我们国家就同西方的世界开始有了差距。”

安二急忙问:“为啥?”

钟离说:“西方世界,他们已经开始解放思想,重视科学技术,科学技术不难理解,咱们稍微复杂一些的手艺,都叫技术,他们重视书本上的科学理论,然后把这些理论用于实践之中。也就是说他们的文化人直接带动技术进步。而我们呢,文人都忙着熟读四书五经,忙着练习八股文,穷经皓首,为的就是考取个功名,好光宗耀祖。他们这些人大部分迂腐不堪,思想禁锢,毫无新意可言,等于是一帮寄生虫。”

钟离和他们碰了碰酒碗,继续说:“更可怕的是,这帮人当了官,最大的本领就是曲意奉承拍马溜须,为了巴结上级,不惜一切代价搜刮民脂民膏,他们不但与国计民生无益,反倒有害。你们说,这样的读书人有什么用处?少数一部分有骨气的读书人,原本想靠做了官有能力来改善民生,结果,他们不是被杀头就是遭排挤。要不然,几千年来,屈指可数的为百姓称道的清官就那么几个,靠他们杯水车薪,无能为力。”

说到这里,钟离看着那些被钟离一番言论惊得目瞪口呆的将人们说:“还有就是你们,士农工商属于四个阶层,你们工匠都不如种地的,商人更不用说了,简直就和贱民差不多。要知道,宋朝时期,我天朝贸易发达,有两个原因那就是朝廷鼓励对外贸易,不歧视商人,不歧视手工业者,手工业发达,贸易兴隆,自然经济发展就好。现在匠人的户籍制度,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,商路不通,何来的社会活力。

我告诉你们一件事,你们就知道了,比如你们见过的报纸,我和周先生是用活字印刷的,但是西方世界你们知道人家用什么吗,人家已经有了印刷机,一百多年之前人家就发明了,机器和人工比,那个更快更先进?所以,匠人必须受到尊重,技术上去了,社会才会发展。”

老铁匠红光满面,站起来,端着酒碗对钟离说:“钟大人,您今晚一席话,让我对您更是刮目相看,跟着您干,实属三生有幸!”

那几个匠人嘴里没有漂亮词儿,但是表达的意思都一样。

钟离还没开口,老铁匠干了碗里的酒,说了一句:“钟大人,我听说您对海鲈岛围了不打,一个原因就是怕许大业狗急跳墙,会对我们的人造成伤亡?”

钟离说:“是啊,历朝历代,信奉一条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,也叫用人血染红顶子,还有个说法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。我自开战以来,除了几个弟兄受伤外,到目前还没有死亡。”

安二拱手说:“这个大家都佩服的不行,私下里都说您有神灵保佑,金刚护体,所以,弟兄们才没有丢性命。想想看,死了那么多海盗,我们无一人死亡,这不是上天护佑是什么。”

钟离笑笑说:“那都是扯淡,谁也是爹娘养的,说的难听一点,跟着我无非就是混口饭吃,要不然凭什么跟着我呢?但是话又说回来,为了吃口饭就把命搭进去是不是有点冤?海鲈岛这事,换了别的指挥官,估计早就让弟兄们冒死攻打了,反正打仗死人很正常。但是,我对手下人看成是自己的同胞兄弟姊妹,能不伤亡就尽量不伤亡,死一个,就是一个家庭终生的痛苦。”

钟离说到这里,一个匠人噗通给他跪下,嚎啕大哭。

钟离愣了一下,赶忙问他什么情况。

那个匠人说:“我两个弟弟都在队伍里,我一听打仗就担心他们的安全,老母亲也是偷偷掉泪,整天提心吊胆,现在听了大人的话,我心里敞亮多了,再回家我要告诉老母亲,让她老人家放心好了。”

老铁匠对那个匠人说:“哭哭啼啼的跟个娘们儿似的,当务之急,赶紧想办法,看看造个什么玩意帮着大人减少伤亡才是。”

钟离看了老铁匠一眼,心里很是佩服:都说人老了精,马老了滑,兔子老了会呲牙。一点都不假,这老铁匠一眼就看明白很多事儿,自己倚重他就对了。

钟离一拱手说:“对方的火炮基本打不远,开战我会先灭了它们,这个不成问题。问题是子弹打一发少一发,所以,我不能挨个射击,这就需要士兵上前进攻,他们的火力主要是弩箭和火枪,要研究就从这个下手。”

老铁匠一口喝完碗里的酒,对大家说:“该吃吃了,该喝喝了,我们现在就开始谋划护具,争取早点交给钟大人。”

老铁匠身经百战,不用嘱咐他就知道该怎么从打仗的角度考虑事儿,这一点,让钟离很省心。

他看工匠们忙了起来,也告辞离开。老铁匠说明天一早让他来看看,如果行,就开始批量制造。

钟离刚走出去不远,安二又追了出来,对钟离说忘了一件大事。

(https://www.xxbooktxt.net/96_96992/31747248.html)


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:www.xxbooktxt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xbooktxt.net